主要研究领域: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等手段,主要研究:1. 表观遗传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分子机制;2. 细胞衰老和组织老化中的表观遗传改变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3. 表观遗传分子作为潜在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抗衰老药物开发。 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创新人才计划获选者。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2012年9月至202...
更多
研究兴趣与方向:1.开发新型组学技术用于鉴定与长非编码RNA相互作用的DNA,RNA与蛋白质。2.阐释肿瘤异常表达的长非编码RNA促进肿瘤异常生长与恶性转移的表观遗传分子机制。3.解析长非编码RNA介导肿瘤易感性的分子机制。 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高层次海外人才计划(2022)获得者。 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至202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20年5月至20...
更多
杨新星,特任教授,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之后以博士后和Research Associate身份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工作,研究细菌的细胞分裂机制。发现了原核生物细胞分裂骨架蛋白FtsZ的动态踏车组装行为,以及其在分子层面对细胞壁合成酶的调控机理。研究领域及方向: 本实验室的兴趣主要在于研究细菌如何在分子层面调控其分裂和生长,并保持其特征的细胞形态。我们希...
更多
特任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研究中心,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独立PI,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安徽省百人计划入选者。 学习及工作经历: 2004年—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理学学士;2008年—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理学博士;2014年—2019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卡明医学院,博士后;2019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医部基础医学院,特任教授 &n...
更多
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项目获得者。2009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15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临床医学(血液学)博士学位。2015年10月至2023年3月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和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开展博士后研究。主要方向是利用Confocal显微镜技术结合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骨髓造血系统空间结构和造血调控机制,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杂志(2021, 2024)。2021年获Evans...
更多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安徽省杰青,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PI。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要从事NK细胞与免疫微环境研究,相关成果以(共)通讯发表在Nat Immunol、Clinic Cancer Res、J Hematol Oncol、和Cell Mol Immunol等学术期刊,主持基金委专项、面上项目,省重大项目等,获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 主要研究兴趣:1. NK细...
更多